首页 > 行业新闻 > 行业动态 > 在面对舆情时,如何研判呢?(五个步骤)

在面对舆情时,如何研判呢?(五个步骤)

网络舆情的研判和引导是网络舆情工作体系的重要环节。那么舆情如何研判呢?本文小编将分享有关舆情研判的方法,供参考↓↓↓

 

一、时机研判

时机研判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的内容。第一,判断事件是否发生在敏感时间段;第二,判断事件发生是否恰逢假期、周末;第三,判断事件发生于一天中的哪个时间段。一般话题容易在上午爆发,炒作话题容易出现在下午,而最高峰则会出现在晚上;第四,判断舆情处于事件发生的什么阶段。舆情的发展变化存在不同的时机,在对舆情进行时机研判时,应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进行区别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二、空间研判

空间研判主要包括两方面内容,即信息存在空间和内容所指空间。信息存在空间是指信息存在与传播的虚拟载体空间。首先,同一信息出现在不同的网络空间,性质也会存在差别。其次,同一信息出现在不同的载体空间,传播效果也会不同;内容指向空间是指事件发生的实体地域空间。

三、主体研判

网络舆情事件的主体即网络舆情事件的当事人或相关人,往往是网民关注的焦点。主体研判具体包括四个方面:首先,要判断主体是谁,研判工作应对这一主体进行重点分析。其次,要判断主体是男性还是女性。通常情况下,事件主体是女性时,舆论导向往往会呈现“同

情的偏向”态度。再次,要判断主体是个体还是群体。群体事件往往因其涉及面较广,更能引起网民关注。最后,要判断主体是个人还是单位。一般而言,以个体为主体的舆情事件影响力要小于单位主体,但如果以个人为主体的舆情事件的性质与社会大众的观感具有同质性,引起强烈的社会共鸣,那么“个人”往往会演变成“弱势”的代名词,该舆情事件的影响力可能会远远大于单位主体舆情事件。

四、类型研判

根据舆情事件的具体内容、影响范围和紧急程度,网络舆情的类型可分为意识形态类、突发群体性事件类、民族宗教类、管理维权类、教育改革类、非正常伤亡类、重要人物(节日或事件)类、声誉形象类、建言献策类等,不同类型的事件之间存在着显著差别。对于不同类型的舆情事件进行分类研判,有助于找准信息重点,做好对应的工作预案。

五、动力研判

在网络舆情形成过程中,能加速舆情发展的因素被称之为“动力”。网络舆情动力包括个人自然发帖推动模式、群体自然推动模式、意见领袖(名人)推动模式、网络推手(网络公司)推动模式等。判断不同的舆情传播动力,对于认识和推测舆情事件的下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线客服
  • 服务热线
    17727463041
  • 刘R

深圳市瑞萦传媒有限公司  粤ICP备14073430号